数控系统的核心不是芯片什么的,是算法,是代码优化,有了这点,才有数控系统的精度稳定性…,至于数控系统的电磁兼容之类的在算法面前都是小事。西门子一个运动控制卡就能把咱卡住。
机械系统的核心那个多的去了,材料就不谈了,
结构部分,我们总以为机械是个夕阳学科,但每每外国人搞出个新结构,咱就呆了,原来这玩意还可以这样!什么可重构的概念,机构,静态的 动态的结构的优化优化理论,空间运动分析 解耦神马什么的,人家已经摸出门道了,人家的计算力学变成了商业软件,我们的计算力学,除了钟院士的贡献对我犹如醍醐灌顶,其他的是不是还躺在在论文上,不得而知,会用adams恐怕不一定精通动力学吧,会abaqus ansys的恐怕对弹性力学 数值计算一知半解的多吧,虽然会用即可,可也得看得出哪个优化的好吧,我们是在重复过去经验,甚至有的经验早该被病魔战胜了,人家是在挖掘理论。
基础
部件,液压 气压 元件,轴承…… 叹息吧
功能部件,角铣头现在还行,但是双摆头呢,万能铣头呢。电主轴又是个麻烦,电机技术还在坑里站着呢,这还得加把劲吧,要不线圈啊,力矩电机要哭了。
了解的人都知道,买进口机床,买五轴系统,买纳米精度数控系统,人家是爷,这花大价钱还要看人家脸色,给人家写保证书,感觉极不爽。
机床发展到今天,可以说差不多标准化,专业分工化了,问题是这一专业化分工后,核心的关键的又分到外国人手里了,出口是进步,值得敲锣打鼓,跳广场舞,可不能光跳舞光靠脑补跨越技术差距了,话说广场舞太扰民,不能总跳。出口的机床不知道是哪家的轴承,哪家的线圈,哪家的编码器,哪家的功能部件,不看新闻看差距,不看外貌看内涵,不想春梦想现实,还是沉心研究吧,脚踏实地做基础研究比写新闻稿更容易打破技术封锁,可是坐冷板凳这事难,光花钱不赚钱更难,不干早上撒种子,中午割麦子的行当 难实在是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