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工匠精神”契合了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、经济增长动力转换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客观需求。同时,其在“精益求精”等基本含义上赋予了许多新的价值内涵,直接连接当下社会新的生产方式和组织形式,精准展现了这个时代的现实需求及价值取向。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文明和高境界的服务文化,塑造并非“一日之功”,需要持续优化制度供给,培育时代工匠精神。
“工匠精神”是指工匠对产品的精雕细琢、精益求精的价值诉求理念,其背后蕴含的是对产品细节极致完美的追求,彰显的是一种永不满足、不断超越的职业文明和创新精神,这种精神契合了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、经济增长动力转换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客观需求。同时,其在“精益求精”等基本含义上赋予了许多新的价值内涵,直接连接当下社会新的生产方式和组织形式,精准展现了这个时代的现实需求及价值取向。2016年的《政府工作报告》中也提出培育精益求精的“工匠精神”,增品种、提品质、创品牌的重大政策举措。可见,培育时代的“工匠精神”意义重大而深远。
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呼唤“工匠精神”
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,破解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需要精益求精、追求卓越的“工匠精神”。
(一)发展方式向集约转型需要“工匠精神”
发展方式转变是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基本要求,在这个过程中,实现发展方式由粗放向集约转型,需要追求完美、耐心专注、一丝不苟和不走捷径的“工匠精神”来引领。目前,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和资源环境优势正在衰减,粗放式、高能耗、高污染的传统增长方式难以持续,必须依托“工匠精神”培育以质量、技术、品牌、标准、服务等方面的新竞争优势,进而实现向高效型、集约型、技术型的现代增长方式转型。
(二)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需要“工匠精神”
当前,中国是制造业大国而不是强国,技术创新能力不强,产品附加值不高,主导产业优势不突出,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任务越来越紧迫。故此,中国经济需要以“工匠精神”内化的追求卓越、不断精进的品质引领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,淘汰粗制滥造的落后产业和“僵尸企业”,加快产业转型升级;需要“工匠精神”引领企业精致化生产和精细化管理,进而推动产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迈向中高端。
(三)增长动力向创新驱动转换需要“工匠精神”
在经济新常态下,技术创新的增长引擎作用更加凸显,“工匠精神”是制造业“干中学”实践中的创新,在技术“引进、消化、吸收、再创新”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,大批基层技术人员和产业工人既是创新的构思者,也是创新的践行者。与此同时,“工匠精神”的不断追求、永不满足的创新精神持续催生着新的技术、新的服务、新的标准和新的品质,直接推动着技术升级、质量升级和产品升级,进而推动经济发展动力向创新驱动转换。
(四)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“工匠精神”
当前,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中诸多行业存在无效和低端产能,中高端产品供应严重不足,供给端无法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中高端消费需求,造成大量购买力向海外流失。这就客观上需要弘扬“工匠精神”,重塑产品自身独特的专业品位和专业价值,让企业根据客户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对产品精心设计打磨,对品牌精心培育维护,让职工对工作一丝不苟、追求卓越的品质渗透到每一件产品,实现产品升级到品牌升级,也就扩大了有效供给和中高端供给。
新常态下“工匠精神”的价值取向
2025年中国迈入世界制造强国之列,需要时代的“工匠精神”来支撑,需要“工匠精神”的隐性特质展示中国质量、中国品牌、中国制造、中国创造、中国服务和中国自信等五个层面的价值取向。
(一)“工匠精神”展示的是“中国质量”
“工匠精神”是一种精致化生产的要求,不惜花费时间精力,不断精进,反复改进产品,追求完美和极致,把99%提高到99.99%,不断提高产品档级,其目标就是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。目前,尽管中国有一些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,但总体水平依然不高,与国内外消费者的期望以及制造强国的地位相比,尚有明显差距。如国内汽车、欧洲杯外围买球网-欧洲杯买球官方网站、工程机械、农用机械、特种设备等产品的质量稳定性、精密性不高,使用效率较低。据统计显示,德国和日本等国家质量优势赢得竞争占比高达56%,甚至是65%,而中国商品近80%是以价格优势来赢得市场。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,中国产品的质量升级需要“工匠精神”注入强劲动力,需要“工匠精神”展现中国质量。华为、海尔等少数中国企业的产品之所以能在海外市场站住脚,一个关键原因就是他们非常注重卓越的质量管理。
(二)“工匠精神”展示的是“中国品牌”
品牌是一国制造业和国家竞争实力的象征,世界级品牌的溢价能力、竞争优势不言而喻。以往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推崇的是速度和规模,缺乏的是质量、服务和技术创新,导致制造业品牌建设严重滞后,世界知名品牌数量及影响力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。据2015年福布斯全球品牌价值100强排行榜显示,中国品牌依然是空白,与中国制造大国的地位、制造强国的需要极不相称。然而,拥有8000万人的德国,就有世界知名品牌2300个,可见差距之大。在经济新常态下,消费需求呈现个性化、多元化、品牌化特征日趋明显,中国迫切需要“工匠精神”中的精雕细琢、精进技艺和追求卓越的品质培育世界品牌,需要专注执着、深耕细作和追求完美的精神锻造品牌,需要“工匠精神”展示中国品牌。
联系人:周先生
手机:13924586646
电话:0755-29423909
邮件:sz_jdsk@163.com
地址:深圳市光明新区公明街道办西田社区第四工业区6栋a区二楼/第三工业区29/30/31栋